元宵的诗意主题 苏轼的5首元宵诗词

元宵的诗意主题 苏轼的5首元宵诗词

一、元宵的诗意主题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苏轼的5首元宵诗词

1、李清照《永遇乐·元宵》的思想内容

此词通过对中州盛日元宵节热闹情景和欢乐生活的回忆,与今日元宵节对比,突出表现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处境、今不如昔的盛衰之感和深沉的怀念故国之情

2、李清照《永遇乐·元宵》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铺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1)上阙用写景和借设问来表达感情,是采用了铺叙的办法;

下阙写汴京女子元宵节的游兴,也是采用铺叙手法,从多角度进行了充分的描写,使写景 更充分,抒情更尽致 。

(2)对比手法在作品中非常突出。词的上阙写 “今”,下阙忆“昔”,自然形成了今昔对比,特别是下阙中以昔日之欢乐幸福与今日之寂寞悲苦作对比此外,“香车宝马”的“酒朋诗侣”与“如今憔悴,风鬟雾鬓”的作者之间,冷落的“帘儿底下 ”与街上的欢声笑语之间,也都构成鲜明的对比 。

3、李清照《永遇乐·元宵》的语言特色

此词在语言运用上也极为成功既有“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染柳烟浓,吹梅笛怨 ”等锤炼工致的书面语,也有“几许”、“次第”等俗语和“人在何处”、“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样明白如话的口语,前者精工,后者自然,二者有机融合,形成了雅俗兼容的独特语言风格 。最后二句看似淡泊自守,不幕繁华,实则是满腹辛酸,一腔凄怨的总爆发。在平淡中见浓烈,于细微处见精神,这是李清照的独特风格。

二、李清照元宵节诗词

1、《永遇乐·元宵》李清照

2、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3、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三、关于元宵节的古诗句

元宵节的古诗句有:

1.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出自明代王守仁的《元夕二首》

2.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永遇乐·落日熔金》

四、关于元宵的诗4句

1、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2、欧阳修 · 宋代《生查子·元夕》

3、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4、欧阳修 · 宋代《生查子·元夕》

5、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6、符曾 · 清代《上元竹枝词》

苏轼的5首元宵诗词

7、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8、李清照 · 宋代《永遇乐·落日熔金》

五、李清照关于元宵的古诗词

1、【原词】

2、《永遇乐•元宵》

3、宋代:李清照

4、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熔金 一作:镕金)

5、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12283)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686ak.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