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蒙牛的第一只广告词是什么
2000年9月,蒙牛竖第一块公益广告牌——“为内蒙古喝彩”。2001年6月,蒙牛提出建设“中国乳都”的倡议。2002年,蒙牛产品首次进入中国香港市场。这一年,蒙牛销售收入首次突破20亿元。
二、中国第一张营业执照是发给谁了
浙商起伏30年 那些人那些事 1980年章华妹成全国第一个体工商户 “10101”号的个体工商户执照,使中国第一个个体工商户章华妹成为红人。 1979年11月30日,这是章华妹在自己的第一个营业执照上,郑重填写的开业日期。 章华妹的这张营业执照编号为“10101”,这不仅仅是温州,也是全国的第一个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章华妹拿到它时,已是1980年的12月份。 1978年开始,市区解放北路就有许多卖小百货的小商铺出现了。解放北路83号的章家,家中7个子女,章华妹是最小的那个“七仙女”,哥哥们都有工作了,小妹妹的出路却成了难题,父亲“怂恿”小女儿开店。 她刚开始只是卖一些针头线脑,小孩子的表带等小百货。1979年鼓楼工商所开始对辖区的小商贩进行摸底调查,父亲一个劲地鼓励她去拿表格回来填写。章华妹回忆说,自从工商所来发表格给他们填写,她和沿街店铺的街坊开始觉得,现在他们的经营是得到政府承认的了,也不用再偷偷摸摸,可以稍许“扩大规模”了。拿到执照后,她把它大大方方高高挂起。上世纪80年代初,从解放北路到五马街到百里坊,小商铺如同雨后春笋一般一下子繁茂了起来。 新时代的暖风吹开了冻层,桎梏和单调正在慢慢被开放和丰富代替。当时温州大街小巷冒出许多小裁缝店,老是有客人来店里问有没有漂亮的纽扣。章华妹的父亲觉得这是个生意门路。于是,她去外地进了许多纽扣回来,生意很是不错。后来,她大着胆子跑到了苏州的知名纽扣生产厂家进货。新货进来,生意特别好,好多客人闻名专门来给新衣服配纽扣。到了1983年,章华妹出嫁了,这个挺红火的小店就留给了三哥经营。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她和丈夫去过天津等地经商,也亏本过,好歹还是站了起来。后来她和丈夫也曾回到妙果寺从事纽扣批零生意,那是妙果寺小商品市场的黄金时期。当时的章华妹在店里要从早上7点一直忙到晚上7点,丈夫负责去桥头纽扣市场进货,她就在店里接待客人。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在她的店铺前熙熙攘攘,一天生意费尽唇舌,她常常是到了下午3点已经完全说不出话来,如今嗓子还带些沙哑。1994年开始,她和丈夫转而到现在的人民西路开设了服装辅料公司。公司慢慢转而生产代理一些中高档的纽扣拉链。后来,章华妹还跨出国门去意大利考察,从国外带回时尚样品提供给厂家。虽然纽扣“小生意”做了三十年,章华妹却说,这个行业跟温州服装业的发展相同,已经有了太多的进步和发展。现在她的公司基本上是通过客户下大批量的订单,已经完全告别了妙果寺的经营方式了。 由于那个“10101”号的个体工商户执照,章华妹在2004年突然发现自己成了红人。当时市政府有关部门通知她,她才知道自己当年领的那张用毛笔字书写的营业执照,上面那个10101号的含义。这让与普通温州女人一样生活了四十几年的章华妹,一下子成了“明星”。 2004年,温州被央视等单位评选为中国活力城市,章华妹也作为温州个体私营经济的代表之一,被请上了中央电视台。那一次,有关部门终于找到了这张她28前的营业执照的底册,并复制了一份给她。如今,她把它高高悬挂在自己的店堂上,并且在自己的“华妹服装辅料有限公司”的招牌下,印制上了“中国第一个个体工商户”的字样。 跟别的店家不同,现在章华妹店里的玻璃板下压的并不是客户的名片,却全是记者的名片。仔细一看,除了温州本地媒体,还有中央电视台好些个频道的,香港文汇报的,还有韩国SBS电视台的记者名片。章华妹说,韩国的记者刚刚来采访过,据说也是为了有关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专题。她一个普通的温州生意人,现在都有“国际影响了”。 “第一”在今天成了荣耀,可是1979年的章华妹却与如今的人前人后落落大方不同。在那个年代,比起国营集体单位上班的同学,她总是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但是,这种自卑渐渐有所改变,由于头脑灵活,嘴快手勤,到了1980时,她一个月甚至能拿到好几百元钱的利润,是工薪阶层的十倍,她开始积累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三十年的岁月逝去,章华妹早已不再是解放北路83号卖小百货的那个20年华的少女。而当年解放北路与章华妹同时代的许多街坊生意人,已经改弦更张,章华妹的这三十年,却始终都专注在这“小生意”。 三十年无法轻描淡写,对于章华妹来说,这是一个女性从少女到女人的半生岁月,是一个普通的温州家庭从物质匮乏到殷实、富足梦想的实现。就像许多温州商人一样,章华妹这三十年的辛劳和汗水是沉甸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