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55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名为什么合作社
1、1955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名为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2、初级社以土地入股和经营为特点,入社农户作价入股的土地、耕畜和大中农机具等生产资料仍是私有,但归合作社统一经管,并按规定比例参与分红;社员参加社内劳动,统一管理,分工协作,劳动报酬根据按劳分配原则,采取劳动工分的形式,耕畜和大农具也付给一定的报酬,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
二、初级社和高级社按什么划分
亦称土地合作社,简称初级社。它建立在主要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社员将土地作价入股,统一经营;耕畜与大中农机具等生产资料归社统一使用;社员参加社内劳动。初级社的总收入,在扣除当年生产费用、税金、公积金和公益金以后,所余部分分给社员,作为社员的劳动报酬和土地等生产资料的报酬。
社员劳动报酬一般高于土地报酬。劳动报酬根据按劳分配原则,采取劳动工分的形式。社员除参加社内劳动外,还可以耕种自留地和经营其他家庭副业,社员家庭副业的生产工具、零星树木、家畜、家禽以及生活资料等归社员所有。初级社实行民主管理,最高管理机关是社员大会。
社员大会选出管理委员会管理社务,选出监察委员会监察社务。初级社同农业生产互助组相比,有很大不同。虽然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料仍是私有的,但由于实行统一经营,并且积累了公共财产,因此具有相当多的社会主义因素,具有了半社会主义性质。它是合作农业经济的一种形式,是中国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定性步骤。初级社的进一步发展是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3.高级农业上产合作社
简称高级社。它实现了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的公有和社员个人消费品的按劳分配。社员私有的土地无代价地转为集体所有;社员私有的耕畜、大中型农机具则按合理价格由社收买,或为集体财产。社员的生活资料和零星树木、家畜、家禽、小农具以及家庭副业所需要的工具等,仍属社员私有。高级社在有计划分工和协作的基础上组织社员参加社内的劳动。
高级社的总收入在扣除税金、生产费、公积金和公益金以后,剩余部分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在社员之间进行分配。高级社实行民主管理,最高领导机关是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它选出管理委员会管理社务,选出监察委员会监察社务。由于高级社实现了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因此是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组织。
三、初级社是哪年
初级社是在1956年。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简称初级社,是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一阶段,出现于1953年底至1956年底,其特点是在保留土地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实行土地和主要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消除生产的无计划状态,按计划进行生产和分配。1953年至1957年的四个“五年计划”,以及相应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大跃进”,都是以苏联为鉴戒,以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为目标的模式。
四、人民农业合作社与人民公社有什么区别
1、农业合作社的早期是由农民自发组建的小型合作、互帮互助的组织,其前提仍然是土地私有制,即土地是各家各户的,合作社只是在农忙季节调配劳动力。到后期,我国非理性发展农业合作社,所有制开始发生变化,进而产生人民公社。
2、人民公社是在高级农业生产社的基础上联合起来组成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的经济组织。成立初期,生产资料实行过单一的公社所有制,在分配上实行过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并取消了自留地,压缩了社员家庭副业,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五、农业生产合作社和现代农业经济的区别
1、主要区别在于:合作社是经济组织形式,现代农业则是生产方式形式。
2、农业合作社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合作经济组织。
3、现代农业是指在现代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
4、农业生产合作社简称“农业社”。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一种形式,是劳动农民为共同发展生产自愿联合组成的集体经济组织。
5、按照集体化程度的不同,又分为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简称“初级社”) 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简称“高级社”)。初级社实行社员私有土地作股入社,统一经营;大型农具、耕畜等入社统一使用,由社付给报酬,或作价入社,由社分期付款;劳动成果按劳动资料股和劳动分配,土地等劳动资料股的报酬一般低于劳动报酬。
6、现代农业是在现代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萌发于资本主义工业化时期,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形成的发达农业。其主要特征是:(1)广泛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由顺应自然变为自觉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由凭借传统经验变为依靠科学,成为科学化的农业,使其建立在植物学、动物学、化学、物理学等科学高度发展的基础上。(2)把工业部门生产的大量物质和能量投入到农业生产中,以换取大量农产品,成为工业化的农业。(3)农业生产走上了区域化、专业化的道路,由自然经济变为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成为商品化、社会化的农业。